?公司收到一封“重磅”簡歷。面試時,應(yīng)聘者侃侃而談:在原公司工作十年以上,從基層做起,輪崗過業(yè)務(wù)、財務(wù)、管理等崗位;三年前,老板開始“不務(wù)正業(yè)”,擔子都壓在他肩上,公司80%以上業(yè)務(wù)和他有關(guān)……談到離職原因,他甚至義憤填膺:老板能力有限又不思進取,功高震主的他倍受排擠!
背景調(diào)查時,HR卻看到“重磅”簡歷背后的另一番景象:老板是拿他當接班人來培養(yǎng)的。因為對未來幾年市場不看好,老板的策略是穩(wěn)健經(jīng)營,拒絕擴張。老板的目標是自我學習、靜待時機轉(zhuǎn)型,同時培養(yǎng)好接班人。
公司把處于金牛階段的業(yè)務(wù)都交給他做,他看到的是自己功高震主,老板看到的卻是業(yè)績斐然背后的機會損失。老板很失望:必須將他從達克定律的“愚昧之峰”推下去。面對老板的批評,他徹底爆發(fā)了:道不同不相為謀!于是有了那篇“重磅”簡歷。

老板是否真的把他當作接班人來培養(yǎng)不得而知,骨干員工離職總是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。然而,功高震主卻是該離職者的主觀認知。聰明的下屬是積極的功高震主,利己利老板利企業(yè),老板賞識;狹隘的下屬則把功高震主玩成零和博弈,老板被威脅;愚蠢的下屬自以為功高,實則功不高也震主,被老板當成小丑。
成在“功高”,敗在“震主”
淮陰侯韓信幫劉邦打下了整個江山,正盤算如何享受榮華富貴時,蒯生對韓信說:“劉邦很愛猜疑別人,你要加倍小心才是。有時候又勇敢又有謀略的人通常不會善終!”韓信沒有聽進去,最終落得個被誅殺三族的下場。這是功高震主最典型的案例。
一個好漢三個幫,哪個王朝的建立都涌現(xiàn)出一大批功臣。人們過分地把目光放在開國帝王誅殺功臣上,“勇略震主者身危,而功蓋天下者不賞”似乎成為必然。難道不小心成為功臣后只能兔死狗烹?
讀到帝王誅殺功臣,人們想到功臣的應(yīng)對之策無非是像陶朱公那樣遠走高飛,像王翦那樣主動交出兵權(quán)、廣置良田美宅以自污名節(jié),像郭子儀那樣為人謙退忍讓、對同僚大度有禮、從不干預朝政從而換取皇帝的信任,像石守信那樣被杯酒釋兵權(quán)……總之,功高了,事業(yè)也就到了盡頭。
即便如此,仍然不難從以上功臣們的應(yīng)對之策中讀出:表面上是功高震主導致身危,背后的真相卻是成在“功高”,敗在“震主”,甚至“功高”和“震主”沒有什么必然聯(lián)系,至少“功高”并不是“震主”的因。
不幸的是,“勇略震主者身危,而功蓋天下者不賞”成了許多職場人明哲保身的理論依據(jù),人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“功高震主而主不疑,位極人臣而臣不懼”上,公司少了沖破玻璃天花板的制度設(shè)計,員工多了一分“韜光養(yǎng)晦”的厚黑術(shù),仿佛老板都是“只可以共患難而不可以同富貴”,員工為了讓“良弓不藏”就只能讓“飛鳥不盡”……最不幸的是,本來能力有限,還要為了避免“功高震主”而留一手,取得一點小成績就以為自己真的功高震主了。如此心計,職場前途可想而知。
翻開二十四史,鳥盡弓藏、兔死狗烹的例子比比皆是。但細細品讀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“功高震主者身?!笔锹殘龅亩倦u湯。而與現(xiàn)代職場相匹配的則是功高震主,點亮前程。
舜禹之道,最成功的功高震主
歷史上最成功的功高震主,非舜和禹莫屬。
傳說堯治理天下萬民,使海內(nèi)政治清明,原因之一就是重視人才。雖然他手下人才濟濟,但總是唯恐埋沒人才,野有遺賢。
見到優(yōu)于自己的人才,堯心甘情愿讓賢。他認為自己和許由相比,就相當于火把之于太陽、人工灌溉之于天降大雨,于是對許由說:“太陽出來了,火把還不熄滅,在光照宇宙的太陽光下要它放光,不是多余的嗎?大雨下過了,還去澆園,不是徒勞嗎?作為天子,我很慚愧,占著帝位很不適宜,請允許我將天下囑托于先生吧?!钡麉莸挠械乐慷家愿鞣N理由拒絕受讓天下,帝堯悵然若失,好像丟了天下。

堯向四岳(四方諸侯之長)征詢繼任人選,四岳推薦了舜。為了考察舜的品行和能力,堯?qū)蓚€女兒嫁給舜。品德上,舜使兩個妻子與全家和睦相處;能力上,舜勞作的地方,禮讓之風興起。舜所到之處,“一年而所居成聚(聚即村落)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”。
在處理正事上,舜更是功高震主,尤其在用人方面表現(xiàn)出遠遠超越堯的水準:在用人方面,“八元”“八愷”早有賢名,但并未被堯起用。舜使“八元”管教化,“八愷”管土地。在處置惡人方面,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、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、顓頊氏的不才子梼杌、縉云氏的不才子饕餮并稱“四兇”,雖然惡名遠揚,但堯未能處置。舜則將“四兇”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,一下子好評如潮。
舜的功高震主贏得了堯的刮目相看,最終堯?qū)⒌畚欢U讓給了舜。
舜以功高震主點亮了職場的晉升之路。禹幾乎以同樣的方式上位:大禹治水,成就功高震主;三過家門而不入,名聲功高震主。舜禪位給禹,水到渠成。
長江后浪推前浪,舜禹之道,一定把位置留給功高震主的人。
舜禹之事,曹丕的無奈選擇
漢獻帝“禪位”給曹丕。曹丕從南郊祭天回來,對群臣說:“舜禹之事,吾知之矣?!?/p>
曹丕真的讀懂舜禹之事嗎?唐朝文學家柳宗元認為,后人嘲笑曹丕是因為沒有讀懂曹丕,但曹丕只讀懂了舜禹之事而沒有讀懂舜禹之道。柳宗元認為,堯慢慢退居幕后,讓人民忘記他;舜被推向前臺,并配合堯讓自己功高震主,讓人民擁護他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舜才在祖廟里接受堯的禪讓。舜后來把帝位禪讓給禹,也是這樣的情況。堯和舜出于公心、憑借道德將位置禪讓給舜和禹,這是舜禹之道;前代的帝王已被人們遺忘了,繼承的君主已為人們所擁護,這是舜禹之事。
在柳宗元看來,曹丕行舜禹之事而未行舜禹之道。漢朝的政治腐敗已經(jīng)很久了,它不受擁戴而被人們遺忘的情況十分嚴重。曹丕的父親曹操平息禍亂,建立強大的權(quán)威,但漢獻帝已經(jīng)成為傀儡。經(jīng)過了三十多年,天下的統(tǒng)治者實際上是曹姓人了,天下人已漸漸忘卻漢朝。
天下姓劉,這本來就沒有什么道理的說辭被當成天經(jīng)地義。在家天下的封建社會,無論曹丕如何賢能,都無法踐行舜禹之道了,更何況曹操父子的功高震主非舜禹的功高震主。曹操父子之“功”輕易就“震住”了漢獻帝這個“主”,漢獻帝也就沒資格做這個“主”了,正所謂“能夠失去的本來就不是你的”。
雖然是出于私意、憑借強力,曹丕依靠父親的功高震主點亮了職場前程,沒有舜禹那樣光明磊落,但也不失為一種無奈的選擇。
好的組織,不怕功高震主
功高震主是指“功勞太大,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”。在家天下的王權(quán)社會,功高震主者要么像曹操父子那樣依靠強力架空帝王,要么像韓信、彭越、英布等人那樣被防患未然,要么像郭子儀、諸葛亮那樣依靠聰明才智使“功高震主主不疑,位居人臣臣不懼”。而優(yōu)秀的組織里,是不怕功高震主的。
首先,人力資源的最佳狀態(tài)是位得其人,人得其位,作為最重要的領(lǐng)導人不僅不會輕易被下屬“震”住,而且是個能“震”住下屬的人。

曹操在《求賢令》中說:“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,唯才是舉,吾得而用之?!辈懿僦v求“唯才是舉”,哪怕“負污辱之名,見笑之行,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(shù)”的人才,也“其各舉所知,勿有所遺”地網(wǎng)羅。即使司馬懿那樣“鷹視狼顧”之相的人,在曹操手下也翻不起大浪。
其次,優(yōu)秀的組織讓小人寸步難行,何懼功高震主。
張維迎教授說:“市場的邏輯就是君子之道?!薄皝啴敗に姑苤?,追求個人利益就被認為是不道德的。亞當·斯密顛覆這個傳統(tǒng)觀念。他證明,自利本身并不是不道德的;相反,在市場經(jīng)濟下,自利之心正是利他之行的主要驅(qū)動力?!焙玫慕M織不要求每個人都做燃燒自己點亮別人的圣人,但要人做利人利己的君子。好的制度,就是鼓勵君子、懲罰小人,損人利己的功高震主人人喊打,利人利己的功高震主“予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,何懼之有?
最后,功高震主不僅點亮個人的前程,更點亮組織的前程。
孔子最早提出大同世界的概念,他認為堯舜禹時期便是無限與大同世界相似的社會。在這個社會里,每一個人各司其職,且個人行為都是出于公心??鬃拥拇笸澜绯錆M了理想主義色彩,而現(xiàn)代社會的組織里,人們?yōu)榱死罕仨毷紫壤?,也就是一個更加現(xiàn)實版的大同社會。
關(guān)于舜禹之事的記載,歷史上有不同的版本?!吨駮o年》里,舜并沒有那么高尚:“昔堯德衰,為舜所囚也。舜囚堯于平陽,取之帝位。舜放堯于平陽。舜囚堯,復偃塞丹朱,使不與父相見也?!倍F(xiàn)實版的大同社會里,《竹書紀年》里舜發(fā)動宮廷政變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。堯不會擔心舜功高震主,因為堯作為公司的主人,只想讓賢給更優(yōu)秀的人,自己可以做股東、做董事,舜就會因功高震主而實現(xiàn)自己的人生價值。舜作為優(yōu)秀的職業(yè)經(jīng)理人,也會將公司帶向更光明的未來,實現(xiàn)基業(yè)長青。功高震主不僅點亮個人的前程,更點亮組織的前程,和理想的大同社會相比,現(xiàn)實版的大同社會不止信賴人的道德,更是依靠好的企業(yè)文化和制度來制約。
是時候和“勇略震主者身危,而功蓋天下者不賞”說再見了,市場經(jīng)濟下的組織和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有著本質(zhì)的不同。前者帝王只有一個,權(quán)力的角逐是一場零和游戲;后者海闊天高,功高震主,求之不得。